在地球上45億年的金柏利岩
用現代的精雕工藝
將金剛石細琢的璀璨奪目
這樣的鑽石來自Wesselton
結合 LINDBERG 的眼鏡
當然是異常珍貴的際遇
鑽石(Diamond)
成分:碳
硬度:10
比重:3.52
折射率:2.4
鑽石是地球上硬度最高、光澤絕倫的礦石
鑽石的開採是一項耗時艱辛的工作
開採2公噸的金柏利岩才能制出0.2公克(即1克拉)的鑽石
全世界開採出的鑽石只有20%用於觀賞(即精中之精)
其餘用於工業器具
鑽石的品質關鍵為:
克拉 (即重量、大小)
切工
色澤
淨度
1克拉=0.2 公克
鑽石是非常難得的物質
大的鑽石更是可遇不可求
越大的鑽石其價值就越高
LINDBERG 鑽石的外觀比例
是按斯堪地納維亞(即北歐地區)的標準比例製成
鑽石比石英有較高的折射率
圖為光線經過鑽石與石英的比較
因折射率不同導致行經路線不一樣
所以鑽石才能顯得璀璨絢爛
這是鑽石淨度的比較
左側淨度為 VVS
右側淨度為 VS
LINDBERG 所使用的鑽石為 4C 嚴選
依大小分為 0.01克拉、0.02克拉、0.03克拉
切工為最能彰顯鑽石光輝的圓鑽石切割
色澤為頂級的 Wesselton/G
淨度為 VVS 非常非常小的細微雜物
附加說明:
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,
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,以D級最高,Z最低。
- 無色: D, E, F
- 接近無色: G, H, I, J
- 微黃: K, L, M
- 輕淺黃: N, O, P, Q, R
- 淺黃: S, T, U, V, W, X, Y, Z。 通行的淨度分級如下:
- FL - 「Flawless」,完美無瑕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瑕疵。
- IF - 「Internally flawless」,內部無瑕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。
- VVS1, VVS2 -Very Very Slight」,非常非常小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瑕疵。
- VS1 and VS2 -Very Slight」,非常小。在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瑕疵,但肉眼難以辨認。
- SI1 and SI2 -Slight Inclusions」,小瑕疵,肉眼可能看見。
- I1, I2 and I3 -Imperfect」,有瑕疵,可以被肉眼看見。
鑽石,又稱為「純碳」,化學中一般稱為金剛石。
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,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,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。
金剛石的摩氏硬度為10;由於硬度最高,
鑽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須使用金剛石粉或激光
(比如532nm或者1064nm波長激光)來進行。
金剛石的密度為3.52g/cm3,
折射率為2.417,
色散率為0.044。
金剛石由於折射率高,
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,
稱作鑽石。
切割指金剛石是如何從原先開採的石礦中切割成寶石。
切割往往是最能影響鑽石的品量及價值的一個指標,
但是它卻沒有單一的分級方法。
未經切割打磨的鑽石並沒有燿燦生輝的光芒。
切割的功用是把鑽石割成可以盡量增加光線反射的形狀。
鑽石的切磨也因刻面的形狀、數量及其排列方式的不同,
而有不一樣的型式。
1919年數學家Marcel Tolkowsky發明了一種切割方法,
能令鑽石在上方看來最為生輝。
這種切割方法被稱為圓多面型也就是圓形明亮式(Round Brilliant),
亦即最為常見的圓形鑽石。
這種鑽石一般標準是有五十七個面或五十八個面,
三十三面在冠部,
二十四個面或二十五個面
(即在底尖處再磨一個面)在腰以下。
幾種常見的切割形式
- 圓形
- 祖母綠型
- 橢圓形
- 梨形
- 公主方型
- 枕形
- 心形
- 八心八箭-邱比特切工
鑽石切割法的演進
切割得宜的鑽石,顯得亦比同級重量、顏色,
但切割差的鑽石更為燿燦。
判斷切割是否優良,要看鑽石的各種比例,
各面是否對稱,各種角度等等。
時鑽石的切割角度相差數度,便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切割完的鑽石,往往只有原石的一半重量。
為了在鑽石保留最多的重量,或者要避開原石上的雜質,
有些鑽石切割時會犧牲完美的切割比例。
大約130萬克拉(26000千克)的鑽石已被開採
,總值接近美元90億美元。
每年有100000千克的鑽石被合成。
留言列表